
当扎克伯格在2025年7月的内部信中宣布成立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(MSL) 时,硅谷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这个被外媒称为"AI复仇者联盟"的新部门,不仅整合了Meta 3400名AI精英,更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、上亿美元年薪挖角OpenAI核心团队的疯狂操作,彻底点燃了全球AI军备竞赛。
一、架构大挪移:从"实验室"到"战场"的军事化重组
Meta的新AI架构堪称科技巨头的组织变革范本。3400人的团队被划分为四大军团:
- AGI基础研究团队:30名"亿元先生"组成的特种部队,成员几乎全部来自OpenAI、DeepMind等对手,其中7人未公开身份,办公区域需双重安检。
- AI产品团队:由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带队,主攻Meta AI助手,已覆盖Facebook、Instagram等全系应用,月活用户突破10亿。
- 基础AI实验室: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领衔,继续深耕FAIR(Facebook AI Research)的基础理论。
- Llama 5研发团队:新成立的"杀手锏部队",瞄准下一代大模型,可能采用闭源策略——最先进版本仅内部使用,开源版本滞后一代。
这种架构被业内戏称为"抄作业字节跳动":AGI团队对标字节Seed实验室,产品团队复刻抖音AI中台,连"小步快跑"的迭代节奏都如出一辙。扎克伯格在内部会议上直言:"字节的吴永辉证明,扁平化管理能让AGI研发提速3倍。"
二、数据炸弹:650亿美元烧出的AI基建帝国
Meta的AI豪赌绝非空谈。2025年,公司计划投入650亿美元资本支出,相当于每天烧掉1.78亿美元,这一数字是2023年的两倍,几乎是谷歌同期AI投资的80%。
资金流向堪称疯狂:
- 算力基建: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占地40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,规模相当于3个梵蒂冈,可容纳130万颗GPU,算力达1吉瓦(足够支撑200万户家庭用电)。
- 人才军备:从OpenAI挖来的11名核心研究员中,7人为华人,包括GPT-4o图像生成负责人常慧雯、语音模式创造者毕树超等,年薪包最高达1亿美元。
- 模型训练:Llama 3的训练数据量达15万亿token(相当于7个中国图书馆藏书总量),而Llama 5预计将采用混合专家(MoE)架构,总参数或突破2万亿。
三、开源理想与商业现实的撕裂:Llama系列的命运转折
Meta曾以开源Llama系列自豪——Llama 3下载量超10亿次,成为全球开发者的"免费引擎"。但新架构下,闭源倾向正在动摇根基:
- Llama 4的滑铁卢:原计划2025年4月发布的2万亿参数模型Behemoth,因推理能力不及DeepSeek-R1推迟,被调侃为"Llama 3.5"。
- 双轨制战略:最先进模型(如Llama 5)可能闭源,仅向企业客户开放API;次一级模型继续开源,维持开发者生态。此举引发杨立昆公开质疑:"封闭的超级智能比核武器更危险。"
四、华人力量:撑起半壁江山的"AI梦之队"
在MSL的3400人中,约50%为华人,形成独特的"硅谷华人帮":
- 技术核心:从OpenAI挖来的赵盛佳(ChatGPT核心开发者)、于佳慧(GPT-4o多模态负责人)等7人,主导思维链推理、合成数据生成等关键技术。
- 管理架构: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虽仍带队FAIR,但需向28岁的Alexandr Wang汇报,折射出"学术权威让位于实战派"的行业趋势。
五、未来赌注:超级智能还是资本泡沫?
扎克伯格在内部信中写道:"错过AI将错失未来10-15年的技术变革。"但质疑声从未停止:
- 内部矛盾:Llama原团队80%核心成员离职,老员工抱怨"天价新人不懂Meta文化"。
- 商业变现:Meta AI助手虽用户破10亿,却仍未找到盈利模式,广告主更愿为精准投放买单,而非AI对话功能。
- 算力陷阱:130万GPU的年耗电量相当于30万户家庭,若技术突破不及预期,将沦为"烧钱黑洞"。
项目地址
- Llama系列开源项目:https://github.com/meta-llama/llama3
- Meta AI官方页面:https://ai.meta.com/
© 版权声明
文章收集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